特产在线
首页 > 资讯 > 消费资讯 > 正文

山西蒲县让养羊户限期卖羊 回应称基层解读有误

来源: 京华时报  发布日期:2016-08-11

近日,山西省蒲县因封山禁牧让农民“限期卖羊”被媒体广泛报道。报道称,不少村庄的养羊散户接到通知,有的还被叫到镇里开会,限期10天内卖掉羊,有农户称为此将价值9万多元的羊以两万多元的价格售出。此消息引发质疑,有人称政府朝令夕改、不考虑民意,也有网民质疑政策太过简单粗暴。蒲县官方就此进行了回应。

政策是否朝令夕改?

媒体报道,蒲县“卖羊令”出台后遭到抵制,养羊户认为政府两年前出台文件鼓励发展养殖业,还出台了贷款等方面的鼓励措施,现在又禁止,明显是朝令夕改。许多养羊户不惜借钱贷款买羊,现在投资却“打了水漂”。

官方回应:封山禁牧16年,扶持的是圈养养殖

蒲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蒲县就在全省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县西地区开展封山禁牧的决定》。2007年,省政府发布《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近年来,该县实施“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实施封山禁牧和发展舍饲圈养有机结合,并于2014年制订了《封山禁牧实施细则》。

今年6月22日,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决定开展封山禁牧专项行动。全县摸底共有散养山羊27000余只,截至目前,迁移出售24000余只,现保留符合圈养条件的20余户、3000余只。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2014年9月,县政府发布《发展畜牧经济拓宽致富通道》的相关文件,提出政府发放资金扶持,从财政预算列出专项畜牧业资金,用于养殖户补贴、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扶持的是圈养的相关养殖。

多位基层干部表示,农民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以养羊来讲,近两年养殖本来就不赚钱,养殖户都是脱贫攻坚“老大难”问题户,修羊圈得花钱,买饲料得花钱,只有上山放牧不花钱,管得松点他就上山了。农民的环保意识低,又缺乏相关的宣传教育,对政策的变化一时难以接受。

限期卖羊是否合理?

媒体报道,不少养羊散户接到通知,限期10天内卖掉羊。“严禁任何人在野外放牧山羊”“凡在野外放牧山羊的,每只羊处以100元的罚款,并限期变卖处理”。有农户称为此将价值9万多元的羊几天内以两万多元的价格售出。

官方回应:分三阶段实施,为期4个多月

蒲县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出具了县政府护林防火指挥部6月22日关于开展“封山禁牧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显示此次行动从6月23日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6月23日-6月30日为调查摸底阶段:以村为单位,入户全面调查羊群存栏数量、圈舍条件、饲草产量和养殖劳动力等情况,逐村、逐户造册登记,对不符合圈养条件的逐户发放《蒲县封山禁牧通知书》,并做好牧羊户的思想工作,限期整改或变卖出境。

7月1日-9月30日集中整治阶段:对偷牧、乱牧行为进行一次集中整治,查养殖户是否具备舍饲养殖条件,查是否存在偷牧、乱牧现象,查重点区域管理管护是否得到加强。

10月1日-10月31日巩固提高阶段:各乡镇组织人员全面自查,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措施,疏堵结合,建立健全封山禁牧和舍饲圈养的长效机制,确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多位村主任及农村第一书记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接到镇上的通知确实是让动员养羊户十天内把羊卖掉,基层干部的任务就是执行上级决定,十天卖羊合不合理也没法管。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筋,基层对政策的解读有误区也是有可能的。

简单粗暴卖羊伤农?

媒体报道,限期卖羊致使蒲县多位养羊户损失惨重,有的以极低的价格将羊卖掉,有的远走他乡规避政策。“卖羊令”一出,不少本就贫困的农村更是雪上加霜,农民养羊本就不赚钱,现在几乎倾家荡产。

基层建议:实行政府兜底,避免养羊户损失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山羊羊绒的品质高,经济利益可观,受到农民追捧,但山羊对植被破坏严重,多数地区需要圈养,规定有些植被禁牧是合理的。但不能因为有农民放养,就不让养羊,应该规定禁牧区,增加铁栅栏或者人为阻挡等措施来阻止农民放养。限期卖羊,显得简单粗暴,现在羊价在低谷,让农民限期处理羊会雪上加霜,加剧农民负担。制定政策应该更活一点,这样更易于农民接受。

郑风田同时表示,可以效仿成功的案例,加强宣传力度,让群众切实了解禁牧工作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意义。此外,也可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经营观念,改变粗放型传统养殖模式,疏堵结合。

基层干部建议政府兜底防“伤农”。多位基层干部表示,不论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现在很多农民的利益确实受到了损害。许多贫困户的全部财产只有几只羊,短期内卖掉只会加重损失。应该将卖羊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实行政府兜底,避免养羊户损失。也可由政府出面,与大的养殖企业或屠宰场联合,以合理价格收购山羊,避免出现价格“踩踏”,让农民不因卖羊而返贫。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