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教文化旅游
发布日期:2010-07-26
作者:秦永红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本文从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开展
道教文化旅游的新思路,并对道教文化旅游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文
化功能作了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全国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
道教文化旅游线路的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设。
关键词:道教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资源、传统宗教、规模效益、综合效
益。
我国旅游业经十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型产业部门,
但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资源,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再
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
旅游业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经济,其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
资源虽包罗万象,但总分为自然资源和人为资源两大类。我国众多的旅游胜地中,
有的以自然资源突出为特色,有的以人为资源突出为特色,更多的是两类兼有,互
为补充,相得益彰。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
文化、民族地域文化资源,其凝聚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中有着浓郁民族
风情,地方特色和悠远的文物古迹的人文资源,其蕴藏着独特的、深厚的文化内
涵,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准,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能满足旅游者追求知新
奇乐的心理,往往成为旅游中最具进力的优势资源,形成为一种旅游文化,并影
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
业,繁荣经济,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也是商贸与经济发展的趋势。首先,旅
游经济的繁荣要以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除某些具有特殊魅力的自然资源以外)
其原因在于旅游文化有其独特的功能,其在一种生动、独特的文化氛围中(这种
文化氛围),有以民族风情为主的,有以历史遗迹为主的,还有以宗教色彩为主
的,形式多样,把经贸、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让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具体表现有三:(1)魅力,如宗教文化有独特的魅力,
这一魅力往往也成为发展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2)活力,有了魅力就能
产生活力,现今,文化认同已成为一种趋势,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刘发展经济不仅
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蕴,寻找立足点,将静态文化赋予动态的时代特色,将传
统文化转变为发展现代旅游经济,商品经济的优势,还要把东方文明的精蕴与外
来文化的合理内核相结合,用现代化商品经济意识融汇统一起来,生成一种中西
合壁,富有活力的新型文化,为发展旅游业和经济腾飞奠定基础;(3)动力,由
于旅游文化独有的魁力和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开发和发展旅游文化,使
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环境,离不开文化的渗透
与帮助,一脉相承的乡风民俗,宗教文化习惯凭着它的定势和惯性孕育着当地人
的商品意识和价值取向,而朝气蓬勃的现代化文化与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浓郁
的乡土民族文化与异族海外文化相结合,无疑将给经济灌注强有力的生机,是旅
游经济发展的动力。
其次,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也使经济反作用于文化,推动旅游文化
的发展与交流,使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得到更新的更高层次上的更新与完善。
由于经济是文化赖以发展的基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就为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创新,发展新的人文景观提供了新的契讥。同时在旅游中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旅游者的相互交流,既提高了旅游者的文化素养,增进了相互理解,也使得不同
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促进了国际
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整个人类文化的进步,实现了传统文化的良性循环,多角
度、多层次弘扬了中华文化。
道教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殊形式,随中华
文明而渊源流长,同时又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泛波,与中国传
统文化在许多领域有着血肉亲缘的关系,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领域均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对中国文化
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与保护作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王朝曾大力提
倡道教,使道教文化和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其中唐代最为典型。其或占据名山大
川,开山建道,建设风景佳丽的旅游环境,成为我国历代的旅游胜地,或拂去其
宗教神秘面纱,深入世并生活,如诗琴棋画,声色犬马,茶道酒品,商市戏社无
所不有,这也相应地刺激了宫观经济和商贾流通的发展。而当今,道教所具有的
文化功能、艺术功能,使其越来越走出宫观,步人尘世,有着与宗教内容日趋离
异的趋势,道教的愚味、迷信等局限性将逐渐淡化,而其完善的文化形式得以保
留和更进一步的充实,并作为精神文化的形式系统服务于现代社会。人们主要的
不再是利用道教的宗教功能和宗教活动来游览、经商,更多的是利用丰富多彩的
道教文化艺术招揽游客,促进经贸,利用现代商品经济文化环境不可估量的同化
力和渗透力,越过道教传统文化的定势和惯性,吸其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