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自从得知我俩配型成功的那一刻起,你就成了我的牵挂。就让我无尽的牵挂化作心中无限的祝福,默默地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这是临沧女教师刘晓华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给陌生的受捐孩子写下的祝福。
写下祝福 咱俩血脉相连
11月29日,在中华骨髓库云南库工作人员和丈夫、好友的陪护下,刘晓华走进了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血液科,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6小时后,来自她体内的17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护送至成都,移植到一名8岁男童体内,实现了她挽救白血病人的夙愿。
在准备的间隙里,她掏出纸笔写下了一段祝福。虽然可能永远不会相见,但她注定和那位成都孩子血脉相连。
今年42岁的刘晓华,是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也是我省第137例捐献者。
不图回报 盼你健康成长
7月份的某一天,刘晓华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她被告知,她早前登记入库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8岁男童配型成功,现在征询她个人意愿是否能捐献救人。
“愿意、愿意,什么时候捐献?”听到这一消息,刘晓华很高兴。当晚下班回家,她迫不及待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家人。虽然父母反对,但她软磨硬泡说服了老人,并开始为捐献做起了准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4个月后,她成功完成了捐献。看着工作人员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装进采集箱准备前往机场,她招呼丈夫把来昆明前就买好的玩具取出,拜托工作人员转送给那个陌生的孩子。
她请工作人员转告对方父母,“或许我们一辈子不会相见,但如果孩子成长中遇到什么困难,我还希望能尽绵薄之力,我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你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云报全媒体记者 袁明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