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女孩,为了减肥,从不愿进食到无法进食,31.8公斤的体重弱不禁风,停经,不得不入院治疗。近日,高二女生小婷 (化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首届进食障碍系列培训班上,来自全国综合性医院的医生和申城大中小学心理老师倾听小婷讲述自己的得病经历。
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信息统计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收治像小婷这样的厌食症女孩为之前10年的4倍;近五年就诊的厌食症患者为之前五年的3倍。我国约有30%—60%的青春期少女在节食减肥,约7%—12%是极端的节食者,极易发展成厌食症。
17岁的小婷长相清秀,和很多时髦女孩一样,戴着一副无镜片黑框眼镜,马尾辫,红色羽绒服配黑腰带,小脚裤加雪地靴,让人觉得不协调的是她纤细的双腿、皮包骨头的双手,以及过分消瘦而突出的颧骨。虽然打扮像个高中生,但小婷的身形更接近初中生。
四年前,小婷母亲生病住院,小婷面临期末考试,考前紧张让她出现便秘和不想进食的症状,家人帮她买来芦荟胶囊每天服用一粒解决问题。去年,小婷 受到同学影响,开始节食减肥。与此同时,便秘症状开始加重,经过减肥,159cm的小婷体重仅剩31.8公斤,还经常胃痛。去年五月,小婷吃惊地发现,自 己的例假停止了。
妈妈陪小婷去医院消化科诊治,发现小婷因为长期饥饿得了慢性胃炎,虽通过中药调理,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2个月后,小婷被诊断得了神经性厌食 症,转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这时的小婷体质虚弱、精神极差、经常失眠。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和生理双重治疗,体重开始恢复,增至50公斤,但吃饭仍是 她生活中的负担。
在会议室隔壁的一间房间,小婷和来自英国的全英国进食障碍临床治疗和培训指导中心负责人、莫兹利医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的教授、精神病学家JanetTreasure有了一段对话。
“是什么令你难以进食? ”Janet教授问。
“我怕便秘,吃了东西会肚子胀,会呕吐。 ”小婷回答。
“厌食症令你产生痛苦,你不吃东西,身体缺乏能量,肠子的蠕动会变慢,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降低,造成便秘。你因此更不想吃东西,肠子蠕动更慢,造成恶性循环。 ”Janet教授说。
“我害怕吃东西,莫名地恐惧和担心。 ”小婷说。
“这是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体重降低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没有足够能量来减少焦虑、安抚自己,甚至连认知能力都会下降,身体越来越没办法和疾病作战。 ”
和减肥的女生不同,小卢 (化名)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厌食倾向。
家境一般的她也是家里的独生女,小卢在享受父母疼爱的同时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家中负担。凭着刻苦,她两年前终于考上了大学。
入学后,小卢没有放松学习,但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死读书,总是躲起来学习,又怕同学超过自己。小卢常常处于这样一种敏感而又矛盾的心态中。每当 这样情绪来袭,小卢就会不知不觉地吃很多食物,直到感觉食物已经填到嗓子眼才觉得不舒服,出于生理需求,她会用手指刺激喉咙口,把食物呕吐掉,这种情况出 现过几次但没有延续。
没想到一年多后,面临实习,小卢又感到强大心理压力,这种压力被转化为对食物的抗拒。她不仅一看到食物就恶心,甚至发展到旁人一提到食物名称就 会浑身不自在。严重时,小卢一两周都吃不下固体食物,只能通过输液和流质食物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160cm的个子只剩下35公斤出头,让人感觉被风一吹就要倒。
半年前,她经某医院内分泌科转诊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通过心理、营养、内科综合治疗,慢慢接受食物,正常规律地摄入能量后,小卢的体 重正在一点点回升,出院前,她的体重终于攀升到45公斤。她的主治医师蒋文晖表示,小卢的恢复在厌食症患者中算比较快的,这因为她的主要问题是学业、就业 等竞争压力导致心理疾病,她对体形没有太大要求,非常配合医生,努力克服进食恐惧。
很多人认识厌食症,是从法国模特儿伊莎贝拉·卡罗开始,有人形容她是 “活着的会呼吸会走动的木乃伊”,2007年意大利米兰等主要城市街头上出现一幅大型广告引起了医学界、模特儿界以及教育界的热议那是一名瘦骨嶙峋的厌食 症女患者的全裸照片,主角就是当时27岁,身高1.65米,体重只有30公斤的伊莎贝拉·卡罗。卡罗和摄影师希望通过这张照片告诉正在过度减肥的年轻女 孩:“瘦会导致死亡,瘦决不是美丽。”卡罗第二年因厌食症而香消玉殒。
令人遗憾的是,因厌食症而死亡的女性每年都在增加,厌食症成为所有精神和心理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20年随访死亡率高达20%,原因多为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和精神抑郁而引发的自杀,这种难治性精神障碍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
厌食症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是见到食物就不想吃,有的则是吃了之后强迫呕吐,造成的后果就是体重明显下降,出现水肿。厌食症患者会比一般人 怕冷,心脏功能下降,容易猝死,女性多月经减少或停止,男女都会性欲缺乏。 Janet教授说,80%的厌食症患者一生中有抑郁史,还可能出现包括喜怒无常、社交恐惧、强迫倾向、常说谎等心理问题。
当很多年轻女性念叨着流行语“好女不过百”,苦苦与体重作战的时候,却不知道,这种“我以我血荐美丽”的做法有多危险。美丽不见得来,却可能招来了病痛甚至死亡。
负责此次厌食症项目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陈珏博士说,据初步统计,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近十年平均年收治进食障碍住院患者较前十年增加3-5倍,近五年来医院就诊的进食障碍门诊患者例数为之前五年的3—6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施轶等对在校的女大学生进行进食障碍研究,随机对206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有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的女大学生检出率达到17%。所谓的非典型性就是出现进食问题,但还没有达到临床上进食障碍的诊断标准。
有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的女大学生中,许多人本来就很瘦,可她们觉得自己还是很胖;不少人不仅觉得自己不够瘦、不够美,而且在成绩、能力、人际交往 方面也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体重增加两三斤,对她们来说简直就是不可原谅的过错,盲目追随减肥热潮则是这些女孩的共同特点。调查负责人施轶表示,当代女大学 生中与非典型性进食障碍有关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并不少见,建议学校及社会予以相应的帮助和引导。
前几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也曾对我国7城市中学生进食障碍进行调查,对3544名14—18岁中学生调查后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城市中学生进食障碍越来越严重,求瘦倾向、贪食、形体不满和内感受缺陷也呈上升趋势。
神经性厌食症 (AnorexiaNer-vosa,简称AN)是一种进食障碍类的精神疾病。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不正常认识,即使很瘦也会觉得自己太胖,临床表现 为用自愿禁食、引吐、服用泻药等药物、体育锻炼等方法过度追求减轻体重。约95%的厌食症患者都是女性,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患者日趋年轻化。
陈珏医生说,厌食症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成长环境、个体特征等。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身体因素外,越来越多的年轻厌食症患者是因为减肥、学业压力、被父母过度保护诱发。
Janet教授说,她从医与家庭环境有关,如: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分追求完美;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从小受到虐待、单亲家庭等。这样的孩子易偏激、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点。
光明中学心理老师张静和本市许多心理老师一起,参加了这次厌食症的培训,她告诉记者,中学和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有厌食症状或进食障碍的学生前来求助,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机构和服务机构。
目前,通科医生对厌食症的识别率仅为45%,相关的治疗更显不足。陈珏医生呼吁,对国内临床医师们、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们进行有关进食障碍识别、治疗及预防的进一步教育和培训,让医生和老师合作,为女孩们建立起第一道厌食症防线。
近日,市精卫中心专门邀请国际著名进食障碍治疗专家、英国伦敦著名的莫兹利医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的JanetTreasure教授来沪,为医生、 护士、老师、咨询师培训。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外,还有来自不少综合性医院消化科、内分泌科、妇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等科室的医 生,高校及中学的心理老师。
陈珏医生说,这次的培训是个起点,希望通过医教结合,提高专业人员对进食障碍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开展有效治疗,建立起厌食症的防治网络,预防该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