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杭州市委会调研发现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出现五大“病症”
社区医院门诊量为何不升反降
95%社区居民认为基本药物疗效不如“贵药”
“西湖区某社区卫生院去年的门诊人次与前年相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2000多人次。政府花了那么多的钱缓解看病难,结果小病还是进不了社区。”
“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基本药物目录虽经调整但仍比较窄,比如,国家307种,省增补150种,市区增补100种,但在社区医院配不上药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逼着患者去大医院就诊。”
在杭州市“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围绕杭州市在城区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发表了各自看法。民进杭州市委会经过大量调研,指出了杭州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出现的五大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出了“药方”。
病症一: 对基本药物疗效存在认识误区
基础药物是国家慎重选择,经过了长期临床应用验证,在安全、疗效和价廉上都能兼顾的药物。
但在推广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医务人员、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识不到位,在用药的意识与习惯上不能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同步。
民进杭州市委会对门诊病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患者认为,基本药物就是廉价药物,廉价药物疗效就不如贵的药物。
部分医务人员和患者追求疗效快,盲目追捧“新药”、“贵药”。一些患有慢性病和常见病的老病号在基本药物中配不到自己长期服用的药物,另一方面,有很难改变原来的用药习惯。
药方:
民进杭州市委会建议,政府部门与医疗机构管理层面,要提高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重要性的宣传、认识。医护人员方面,要统一思想认识,引导病人多用基本药物制度规定的药品,帮助患者认识到基本药物可以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治疗和安全治疗。
病症二: 社区医院病人明显减少
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人少和大医院人满为患形成明显反差。
实施基本医疗药物制度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病人明显减少,门诊数比同期减少10%—30%。很多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不到习惯服用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专科药,只能到大医院就诊,不利于小病进社区工作的推进。
药方:
民进杭州市委会建议,充实基本药物制度的目录内容,增加基本医疗药物品种,扩大基本药物的覆盖面。加强基本医疗药物品种动态管理,对557种药物进行分析与管理,根据病人的需求情况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适当增加或删减,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病人的需求。
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开一些非基本医疗药物目录的药物,以满足某些疾病的治疗需求,从而推进小病进社区医疗服务工作。
病症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转难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前,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药物差价,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后,机构收入骤减。
没有药品收入,社区服务机构的运转经费出现缺口,如维修资金、医疗设备的购置和维护、公务经费、医务人员的培训奖励经费,还有不可预见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赔偿经费等按现行机制都无法得到保障。
药方:
政府要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和运作经费要纳入年初预算,财务上做到收支两条线,加强管理,确保机构正常运作。
可以开展必要的医疗检查项目,如心电图、B超和一些化验,可以扩大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范围,如老年病、慢性病的个性化有偿服务,适当增加机构收入。
病症四: 大医院的治疗方案延续难
目前病人就诊基本模式是,市(村)民生病以后,一般先到大医院明确诊断后,住院或门诊制定治疗方案,进行观察治疗后,病情好转(病情控制)后进行延续治疗,特别是慢性病病人,需要长时间服药治疗。
但是,由于大医院没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只有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导致很多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无法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接,很多需要延续治疗和长期服药治疗的病人仍然要到大医院就诊,百姓就医不方便,就医费用也相应增加。
药方:
建议大医院配备基本药物目录规定的药物,并将一定的使用比例纳入医院考核内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大医院要加强沟通,根据病人的需要增加一些必要的非基本医疗药物目录中的药物。
病症五: 基本药物人群覆盖难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实施的面比较窄,占全部的药品比例小。
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的药物有限,许多患者不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药,而是到大医院或通过其他渠道配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失去了广泛覆盖的意义。
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并没有配套的制度安排。如果基本药物目录占总药品支出比例太低,国家通过基础药物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药方:
在制度设计上下工夫,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要把基本医疗药物制度的全覆盖工作引入医保制度中来,确保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确保基本药物在个人账户药品支出中占较高的比重,引导患者用基本药物,引导医生开基本药物,只要加强管理,医保配合,才能达到基本药物制度享受人群全覆盖的目标。